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浙农林大附小的一次完美合作后,学院方面再次主动对接农林大附小,通过严格的面试、选拔,选出3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担任附小“人工智能”课后社团的授课辅导教师,为1-5年级的同学开展科技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成5个社团课程小组,分别为车型机器人课程小组、积木小车非编程类课程小组、积木小车编程类课程小组、无人机非编程类课程小组、无人机编程类课程小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农林大附小的“人工智能社团”吧!
车型机器人课程小组
该课程主要让小朋友们接触编程的思维,软件中已经将代码集成模块,小朋友们只需要通过模块编辑组合传输到机器人——小乌龟上,实现小乌龟的转头、前进后退、巡线、避障等功能。
课堂上,小老师们会先带领小朋友们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一人主讲,其他人在下面辅助教学。除了讲授知识外,课堂的更多时间会留给小朋友们动手实践,老师们会在课堂中布置一些小任务,检验学生们实际掌握情况。
积木小车非编程类课程小组
本课程基于小学科目与技术探究课程,应用结构与力、简单机械、动力机械、能源转化等活动案例,通过训练学生们对积木的零件认识和零件搭建,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
课堂分为了7个小组,每节课有一个主讲负责课堂教学工作,其他组员每人负责1到2个小组,帮助小朋友更好的搭建,并维持课堂纪律。在每节课中,小老师们会向学生们提出挑战任务,给予他们相关工具,让他们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积木小车编程类课程小组
编程积木小车作为科技节人工智能社团课的课程之一,广受同学们的喜爱,该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抽象想象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逻辑判断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探索科技魅力的兴趣。课程主要分为小车搭建、编程学习和实战模拟等三部分,期间穿插积木搭建欣赏和编程逻辑训练等趣味章节。
课堂以志愿者小老师上课为主,附小老师协助为辅,边学边练,给予同学们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两到三人为一组,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表现和考勤良好者可获得积分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无人机非编程类课程小组
遥控操作无人机,主要教导学生通过遥控无人机穿过障碍,完成指定任务,考验学生眼、手、脑的配合。上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无人机的操控方式,增强学生对无人机的控制能力。课堂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四人一组,轮流对无人机进行操控。
无人机编程类课程小组
编程无人机课程,综合了通信技术、控制理论、力学原理、工业设计等多个学科知识。学习编程的基本知识,培养严谨的“计算思维”方式,学会分解任务、观察规律、算法设计,并对Scratch编程平台有所了解。同时,通过特定的编程软件对无人机进行编程控制,也要求学生们对无人机的原理和编程有初步的了解。
课程前期主要让学生们了解无人机的基本结构和编程软件的基本界面,课程中期讲授如何编译编程指令来操控无人机,循序渐进,让小朋友们逐步掌握并巩固无人机编程的奥义。同时,在本学期课程的最后几节,老师们将编制赛道,让学生分组比赛,进行学期学习成果的展示。
课堂采取小组编制,将性格内向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开展竞争。
在各组“人工智能”社团中,小朋友们遵守纪律,有序落座,认真仔细地聆听小老师们的讲话,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与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渴望溢于言表。
小老师们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对学生们热心负责,一遍又一遍耐心地传授知识,体现了“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学院也将继续深化生态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